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与防控

日期:2023-03-01 15:35:49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与防控



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婴幼儿和幼龄动物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腹泻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水样腹泻,呕吐,嗜睡脱水,厌食,迅速消瘦为主要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疫苗免疫效果也参差不齐,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概述猪轮状病毒病的特点以及防控措施,以期为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01

病原学


猪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具有双链RNA,无囊膜,由内部11个RNA片段组成的基因组和外部包裹的双层核衣壳组成。病毒粒子的外观为20面体对称,直径大小在 65-75nm 之间,形似车轮,故称轮状病毒。根据轮状病毒编码结构蛋白VP6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分为6个基因群,分别用 A、B、C、D、E、F命名,其中流行和感染最广泛的是RVA群。根据2013年分类方法,以及外衣壳蛋白VP4、VP7和VP6基因序列,将轮状病毒分为G、P和I基因型。目前RVA群中有12种G基因型,分别是G1-G6,G8-G12和G26,其中G3,G4,G5,G9和G11是猪群最普遍流行的G基因型。

该病毒因无囊膜结构,故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病毒在常温下,粪便和乳汁中存活很长时间,7-9个月仍具有感染力。pH 值在3-9之间,病毒的理化性质相对比较稳定,对各种碱性和酸性的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对季铵盐等脂溶性消毒剂也存在耐性。在高温条件之下,轮状病毒的敏感性相对较差,在60℃环境下30min就会失去活性,75%的乙醇和1%的次氯酸溶液,能够快速将其杀灭。

02

流行病学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方式进行传播,各阶段猪群均易感,以8周龄内的仔猪感染率最高,危害最大。本病无季节性,但以寒冷的冬季高发,以散发和爆发为主。感染猪以粪便为载体不断向外界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水槽等环境,健康猪甚至工人接触污染物后易致病,造成病毒的蔓延和扩散,本病一旦发生,很难清除和净化,在猪群间出现不间断的发病和感染。当环境过于寒冷,潮湿或卫生条件差、饲料营养水平低时,更易发病。

0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2~24 h。病猪感染后初期表现出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嗜睡呆滞、畏冷喜渴、哺乳后出现吐奶或采食后出现呕 吐,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腹泻现象,由粥样便逐渐变为水样稀便,并伴有腥臭味,腹泻严重的猪只会出现脱水症状,极度消瘦,并伴随死亡现象,死亡率与仔猪的日龄,气温,继发感染等因素相关。成年猪感染只是呈隐形感染,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以持续性排毒。妊娠期母猪感染后可能出现流产或产出死胎,哺乳期母猪感染会出现呕吐、腹泻或无乳等现象。

0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道充气膨胀,肠壁变为半透明状,肠内容物有灰黄色的水样内容物,小肠段肠壁广泛性出血,粪便发黑发暗,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胆囊肿胀,盲肠、结肠内容物充盈且肠道膨胀。镜检观察,发现小肠绒毛萎缩变短,空肠和回肠表现为微绒毛变少,上皮细胞从柱状变成扁平状 。组织切片观察,空肠和回肠端的肠道进行组织切片后可见肠绒毛萎缩。

05

鉴别诊断



轮状病毒病主要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寄生虫腹泻,伪狂犬等进行鉴别诊断。流行病学上,仔猪黄痢主要是发生在7日内,死亡率非常高,而白痢发生在7-20日龄,特别是10日龄高发,临床症状上,伪狂犬会出现41℃的高烧,还会伴有神经症状;球虫病的粪便一般伴有气泡出现。剖检上,流行性腹泻主要区别在于剖检后胃肠内有黄白色乳凝块,传染性胃肠炎,一般肠内存在泡沫状的灰黄色液体,而轮状病毒为灰黑色。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采样实验室方法。用于诊断本病的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有病原学诊断法、免疫学诊断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法。病原学诊断法应用病原的分离鉴定,这是确诊轮状病毒病的金标准,采用细胞培养对病毒进行分离,而后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电镜观察,从而可以确诊本病,本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病毒粒子,但该方法操作繁琐,时间长,不利于在生产中进行快速确诊。免疫学诊断方法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ELISA试验和中和试验等,应用本类方法相对操作简单,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临床中可满足样本量大,快速检测的需求。分子生物学方法常用的为PCR方法,应用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检测到病料中的微量病原,是实验室检测轮状病毒最常用的方法,其中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还可对多种病原进行诊断检测,大大提高了确诊的效率。

06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



(一)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这是控制轮状病毒病进入猪场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若切实引种,需做好病原的监测,以及混群前的隔离驯化工作。建立良好的卫生消毒制度,该病的传播与环境,饲料的卫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清理场内的卫生,定期科学的消毒,可降低该场的病毒载量,有效阻断该病的传播。加强仔猪的护理,该阶段是该病的高发阶段,在保持适宜温度条件下,尽量加强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和干燥,减少不良应激带来的影响,新生仔猪确保充足的初乳摄入,以增加抵抗力。另,充足的饲料营养,高质量的饮水条件,也是减少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 科学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仍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通常以免疫母猪,仔猪通过有免疫力母猪的乳汁中获得抗体保护的方式进行免疫预防。目前轮状病毒疫苗有减毒多联活疫苗,减毒多价活疫苗,灭活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当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是哈兽研研发的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对我国轮状病毒的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我国面临着轮状病毒多基因型流行的现状,需求更多基因型的疫苗来完成更精准,更有效的防控。韩国方面,利用G8,G9和G5三价减毒活疫苗,很好地控制住了韩国及流行毒株类似的国家的疫情,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而亚单位和基因工程疫苗也在广泛地开展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三) 合理保健与治疗
目前针对轮状病毒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以支持疗法,防治仔猪脱水导致的死亡为目的,保健是以干扰病毒复制,控制继发感染,提高仔猪的肠道健康为主。笔者在防控轮状病毒病的过程中,主要应用康替优(黄芪多糖注射液)和速倍林(1g头孢噻呋)的组合。康替优可作为抑制病毒复制的选择,速倍林作为广谱抗生素也可减少细菌带来的继发感染,所以,康替优+速倍林,可从病毒和细菌两方面降低腹泻病原,可起到很好的保健和治疗效果。治疗时,针对腹泻仔猪肌注康替优2ml/头+速倍林0.2g/头,连续注射3天;保健时,母猪产前3天和当天分别注射康替优10ml/头+速倍林1g/头,新生仔猪肌注康替优1ml/头+速倍林0.1g/头,断奶仔猪肌注康替优2ml/头+速倍林0.2g/头,同时添加酶制剂、微生态等添加剂来增强断奶仔猪的肠道健康。

作者 | 王珂

技术审核 | 王友

排版 | 康榕倩

来源 | 养殖宝平台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