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二次免疫在猪瘟活疫苗免疫效果中的应用

日期:2023-02-27 10:51:38

image.png

摘 要:猪瘟是危害养猪生产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流行范围广,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该病暴发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免疫接种过程中常会出现免疫接种失败的现象,需对饲养猪群进行二次免疫接种才能确保疫苗免疫价效,本文将对造成免疫接种失败的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减少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瘟;免疫介绍;失败因素分析;影响因子;对策

1 概念阐述

所谓二次免疫是指动物免疫系统遭受某类外来病原(或抗原)初次入侵刺激后,促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记忆效应。一般而言,初次免疫应答的速度较慢,长达数周时间才能清除抗原,且抗原清除可能不彻底,产生的有效抗体也会逐渐下降,并维持在适当水平。当二次免疫抗原再次入侵猪体,由于之前其体内已产生一部分抗体能识别该抗原,其免疫系统会快速响应,并分泌大量抗体快速清除体内猪瘟抗原,此过程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被动免疫反应。二次免疫的作用原理是继初次免疫形成记忆细胞后,再次以特定抗原刺激促进倍数分裂,产生效应T 细胞和浆细胞来增强对抗抗原的能力;特点是强度更强、更迅速、持续时间更长 [1-2]

2 猪瘟活疫苗的选用

目前,国内市场对症防控猪瘟主要使用猪瘟活疫苗(I) -乳兔苗、猪瘟活疫苗(II) -细胞苗、猪瘟活疫苗(I) -脾淋苗等3 种疫苗。为确保上述疫苗能正常产生免疫应答,同时尽量减少免疫应激反应(免疫失败),要注意结合实际扬长避短、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2.1 乳兔苗

该苗宜作肌肉或皮下注射。该疫苗适宜保存温度为-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 个月。疫苗稀释后,也要放在冷链设备(冷藏包/冷藏箱)内运输及保存,严禁结冻或反复冻融。一般情况下,若当地气温在15℃左右,稀释后应在6h内用完;若当地气温为15~27℃,最好在3h 内用完,否则可能导致疫苗降效或失效。疫苗接种时间节点最好是进食后或进食前2~3h。遵照瓶签注明头份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1mL/头份),大小猪均为1mL。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以免互相干扰、招致免疫失败。个别猪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如“食欲下降、暂时不食、精神委顿、嗜睡、轻微皮肤色变”等,这个过程通常在2~3 天后可自行恢复,如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考虑注射肾上腺素施救。

2.2 细胞苗

该疫苗适用于大小猪普免。养殖者按标签注明的用法用量稀释后作皮下或肌内注射(1 头份/mL),接种注射后1 周左右产生免疫应答(抗体),免疫期为12 个月。要注意该疫苗应在-15℃以下保存,可保证有效期达18 个月左右,高于-15℃保存或缩短有效期或导致降效、失效。猪瘟流行期不宜使用该疫苗,稀释后的疫苗也应冷链保存,禁止置放于常温环境或反复冻融,并限于2h 以内用完,超出2h 勉强使用可致免疫失败或致不良应激。近年规模化养猪实践认为,断奶前仔猪每头接种4 头份疫苗有利于避免母源抗体干扰;育成猪二次免疫每头接种2~4 头份效价成绩最佳。

2.3 脾淋苗

该苗用法为肌肉或皮下注射。首免或二免使用时遵循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mL/头份稀释,大小猪均1mL。该苗宜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 个月;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设备内保存,严禁反复冻融使用;室温条件下最好在2h 内用完,气温在15~27℃区间应在3h 内用完;最佳注射节点是进食后或进食前2~3h。

2.4 注意事项

上述3 种疫苗若在非猪瘟流行区,对无母源抗体的幼猪可在断奶后注射一次疫苗。如处于猪瘟高风险或流行区域,二次免疫非常必要且非常有效。无论首免或二免,被注射猪必须健康,营养不良、高烧发热、食欲缺乏等均不宜注射,勉强接种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甚至死亡。疫苗接种所用器械用前严格消毒,坚持“1 畜1 针头”原则,禁止用一颗注射针头普注整群猪。

3 二次免疫效果影响因子

3.1 疫苗质量或贮存不当

猪瘟疫苗的质量决定其免疫效果,疫苗质量受到存储环境影响较大,猪瘟疫苗要长期贮存必须保证环境温度低于-15℃,在该环境下可保存1.5年;但疫苗会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如在0~8℃冷藏环境时保质期仅为6 个月,在8~25℃温度下有效期短至10d,因此,在使用疫苗时应重视疫苗贮存温度对疫苗质量的影响,严防因温度处理不当导致疫苗质量下降或失效。疫苗的注射操作也是导致疫苗价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在注射器械消毒不严造成有野毒再次污染,不正确使用质量差或过期疫苗等也会直接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3]

3.2 个体不适

影响免疫效价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于待免畜个体差异,其中一部分过敏体质(亚健康、隐性感染)的猪接种疫苗后不但不会产生政策免疫应答,还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或死亡。适免猪是经四诊检查确认绝对健康或假定健康的猪,病猪(阳性猪)、近期康复猪、临产母猪、母源抗体保护猪、受伤猪等均不宜接种疫苗。

3.3 免疫程序不合理

实践中,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接种时机把握不当,会使本次疫苗接种效果受到母源抗体或异源抗体的干扰。如过早对30 日龄以内仔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此时仔猪母源抗体较高,会直接影响免疫接种,导致无法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过迟免疫接种,母源抗体已无法保护猪群,很可能会造成猪群发病。因此,猪场要制定实施切合自场实际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科学确定免疫日期、免疫时机及适免对象等。

3.4 缺失必要的抗体监测

无论首免或二次免疫的有效性皆以抗体检测结果为准,整场猪群的抗体检测合格率常年达75%以上为安全有效。因此,猪场应重视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抽样检测,通过整群随机、有计划的抽样检测及时了解猪瘟疫苗接种后的实际效价产生情况,以此判断当前猪群免疫接种猪瘟活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能否抵御猪瘟病毒的侵袭。

3.5 免疫抑制疾病(PRRS) 危害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会直接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直接影响到接种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保护,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对猪群最为明显的危害是使肺泡巨噬细胞严重受损,并导致循环淋巴细胞和黏膜纤毛对巨噬细胞的祛除作用,直接抑制免疫力,导致病猪较易感染各种疾病或继发相关感染。

3.6 母源抗体的影响

母源抗体是母猪体内分泌的一种保护新生仔猪的重要物质,可对仔猪体质有较好的疾病防御和保护能力,但该物质具有典型的双重性,除了保护仔猪外,还能对免疫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充分考虑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滴度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如在免疫接种时,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滴度含量较高,此时,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直接导致免疫失败,不能发挥出疫苗应有的保护作用。

3.7 药物影响

一般来说,在接种弱毒疫苗前后禁止抗菌、抗病毒等相关药物。因为如霉素或四环素等药物的使用可对猪瘟抗体的生产产生抑制作用,明显抑制T、B 淋巴细胞的转化,进而对疫苗接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可直接杀死疫苗的弱毒病株,不能有效发挥疫苗免疫应答反应。

3.8 饲养管理的影响

饲养管理可直接对猪群生长环境产生不同影响,如饲养密度高、舍内空气流通不畅直接导致舍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偏高,导致猪群长期遭受不良环境的刺激,致使免疫反应下降,导致免疫失败。

4 应对策略

4.1 加强饲养管理

仔猪健康情况直接对免疫接种有较大影响,健康良好的仔猪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好的免疫力,但体质瘦弱、营养状况欠佳、应激反应大或有慢性疾病的仔猪,在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效果比较差。因此,提高猪群健康体质是加强饲养管理重要的内容。在饲养管理中,加强猪群饲养密度、温湿度、通风情况、光照时间、饲料营养含量等管理工作,以保证猪群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猪群健康水平,进而让猪群保持良好体质。同时,技术人员应承担防疫工作责任,及时做好免疫工作,并做好记录和归档。养猪场技术人员应及时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发现免疫失败时,应及时对免疫接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
同时,确保饲料有较好的质量、均衡的营养成分及充足的供给量,在提供高质量饲养条件的同时还应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和各种饲料原料等,特别要防止饲料中的玉米霉变,引发猪瘟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降低。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举措,有效预防外来病原通过引种的方式感染本场猪群,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策略。对饲养区采取规范的消毒、预防和检疫措施,严防病原在场内传播流行。同时,加强猪群饲养密度、温湿度、光照时间、空气流通等方面的管理,为猪群生长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只要严格执行良好的自繁自养和防疫措施,才能促进生猪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2 确保疫苗质量

不合格的疫苗质量是导致抗体水平低或免疫失败的直接原因。因此,首免和二免要把好疫苗质量控制三关:一是疫苗购买关,选择有资质的生产厂家,猪瘟疫苗经效检合格后出厂,并经正规渠道购进。二是冷链运输关,疫苗运输环节全程按规定采取冷藏处置,确保疫苗质量稳定、不变质失效。三是疫苗使用关,在使用期间注意全程冷藏保管,尽量保证疫苗质量。禁止使用日光暴晒、疫苗包装破损、潮解、失真空等因素造成变质的疫苗。规范疫苗接种注射操作,严禁“打飞针”,原则上禁止将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以注射猪瘟单苗效果较好,尽量不使用多联疫苗。

4.3 规范使用疫苗

疫苗在稀释后效价快速下降,如在15~30℃温度环境中,可在3h 内变得无效。因此,在常规免疫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免疫操作流程开展接种,使用的稀释剂应置于4~8℃冰箱预冷,稀释后的疫苗应保存于适合温度的冰箱内,并在1~2h内注射完毕。在注射过程中,禁止使用碘酊或其他消毒剂对针头进行灭菌消毒,注射部位在消毒完毕后应进行擦拭干净再进行注射,以避免消毒剂对疫苗有不良影响。禁止使用不匹配的针头,并防止打飞针,以避免灭活疫苗受影响或注射剂量出现误差,导致免疫失败。注射猪瘟病毒疫苗后可能会在猪体出现优势株现象,猪瘟疫苗注射后变成带毒传播,导致猪瘟疫情暴发。

4.4 选择适宜的免疫规程

猪瘟免疫正常的母猪,生产后的仔猪均可通过吸食初乳获取母源抗体,这些母源抗体可有效避免仔猪感染猪瘟等相关疾病。3~5 日龄的仔猪其母源抗体的中和价效一般为1∶64~1∶128,此时免疫力较强,很少感染疾病;生长至20~25 日龄时,如果体内母源抗体中和在1∶32 以上时,其保护率高达75%以上,可保护仔猪免受猪瘟的强毒性侵扰。但随仔猪日龄的增长,其身体内的母源抗体滴度降低,此时身体抵抗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建议仔猪在25~30 日龄时可考虑进行首免,每头仔猪可使用猪瘟细胞苗4 头份或猪瘟脾淋苗1 头份的量剂进行接种;生长至60~70 日龄时,可考虑对猪群进行二次免疫,量剂参考首免。特别是在猪瘟暴发严重或多发威胁区域的饲养户可考虑在以上基础上提前进行免疫接种,量剂酌情参考上一次注射量剂。母猪可在产后20~25d 进行猪瘟补免。种用公猪可考虑在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免疫接种,量剂按照猪瘟细胞苗5头份或猪瘟脾淋苗1 头份进行,可使猪群得到较好的免疫保护。

4.5 遵守药物使用规范

在日常使用的兽药中有众多兽药对机体B 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如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利巴韦林、磺胺类等药物,这些药物可对病毒性疫苗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免疫效果,特别是在免疫接种前后这段时间,使用这些药物可直接导致猪体白细胞数量减少,对免疫接种应答反应产生不良影响。

4.6 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带来的影响

抑制免疫接种的疾病很多,这类疾病一旦感染猪群可导致免疫器官遭受破坏,致使免疫接种失败,主要包括猪圆环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哮喘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应根据本场实际疫情防控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规程,充分考虑本场某些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实际情况,预估与分析本场内的猪瘟免疫情况、母源抗体检测水平、免疫应答效果、隐性临床感染情况及疫苗实际价效等情况,以更好地确定有针对性的免疫接种规程。同时,在接种时还应充分考虑母猪的分娩高峰季节、疫病暴发高峰期等实际情况,结合抗体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猪瘟免疫,最大限度地减少猪瘟疾病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略)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