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机构预计2020年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约300亿元,生猪补栏带动巨大需求

日期:2020-12-09 12:02:24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规模化是主要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的养殖场对动物疫苗有刚性需求,是疫苗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2000年后,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截止2019年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已经接近250亿元。非洲猪瘟疫情将加速动物疫苗行业的发展,机构预计2020年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并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

动物疫苗的研发是一项集合了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动物临床医学、制药工程学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对从业机构的研发能力要求很高。

中国动物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起源于1918年成立的青岛商品检验局血清所,发展历程已近百年。中国动物疫苗行业发展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1918-1948年)、粗放发展阶段(1949-2011年)、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后)、自主研发新阶段(2018年)。

我国动物疫苗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动物疫苗产业价值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研发和生产,以及下游储存、冷链运输和使用。其中,我国动物疫苗的研发主要是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三块力量构成。

由于主要的疫苗品种都是政采苗品种,必须是指定生产,所以从总量上看前十大疫苗生产商市场占有率达55.04%。但是细看各个市场,在每一个领域的细分龙头并不完全一致,还存在很大的整合并购空间。

兽用疫苗的研发及生产需要高精尖技术予以支撑,决定了行业起步门槛较高。一款成熟的产品问世需要经过前期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审批、临床实验、新兽药注册证书申请、产品批准文号申请、生产、批签发等阶段,如果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则还需要开展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研究并获得安全证书,中间多个环节技术难度大,审批时间长,整个研发周期往往需要3-5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国家农业部实强制施兽药GMP认证,在规范行业标准的同时,提高了行业门槛增,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同时政府对强制免疫产品招标多采用先打后补的赊销的形式,前期需要企业垫付资金,进而对于企业的流动性有较高的要求。

门槛高、资金流动性差,均对兽药板块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为行业龙头铸成坚固的护城河。生物股份市场占有率突出,且毛利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龙头优势有望长期继续保持。

我国动物疫苗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余年,国内动物疫苗生产企业超过93家,其中诸多为依赖政采苗市场存在的小型企业。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工艺水平也较为落后,常见的疫苗比如猪瘟有50家生产商、蓝耳病有34家、猪伪狂犬病有42家。

以猪伪狂犬病为例,Bartha-K61毒株对于现在的病毒效果有效率仅为50%,但是仍然有39家企业提供该毒株疫苗产品,仅有17家提供其他毒株疫苗产品。

其中以生物股份(占10.81%)、中牧股份(9.56%)、天康生物(6.46%)、瑞普生物(5.90%)、普莱柯(5.63%)等为首的前十大企业占据了约55.04%的市场份额。

未来头部企业依靠其强大的技术研发、稳定的市场渠道、较低的产品成本和稳定的品质,将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动保行业重组兼并将成为大势所趋。

从2019年底开始的生猪补栏,给兽用疫苗带来了刚性需求,生猪存栏从最低位的1.9亿头,目前补栏至约2.4亿头,距离正常水平3亿头还较大距离,并且本轮猪周期补栏趋势如火如荼,随着多家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并且有外部企业开始进入养殖行业,给兽用疫苗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补栏后期存栏量有望超过正常水平,带动疫苗需求量大幅上行。

来源:乐晴智库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北路55号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5279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