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非洲猪瘟与其他疾病的临床鉴别

日期:2019-06-19 15:53:23

2018年8月至今,非洲猪瘟(ASF)席卷了众多猪场,最终导致全场清空的现象不在少数,期间被有关媒体、饲料与兽药销售人员、某些专家学者及兽医人员炒作得沸沸扬扬,也因此使身处其中的养殖者不知何去何从。
 
恐慌的心理也让某些养殖者盲目地去听从、去防治,再加上非洲猪瘟的确诊必须要是国家指定实验室才可以检测,而国家指定的实验室很少再加上送检可能带来的污染,使得很多疾病被误诊为非洲猪瘟。因而搞清楚ASF与其它猪病在典型类症、类似剖检病变的鉴别上显得很有必要:
 
(1)在养殖环节有临床疑似ASF发生时;
 
(2)临床疑似ASF病例经实验室诊断为阴性,需要对发病猪群进行诊疗时。
 
以下,笔者概述了ASF与其它猪病在典型类症、剖检类似病变中的鉴别诊断方法,以便于养殖一线的兽医人员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对发生的猪病进行合理处置。
 
非洲猪瘟的特征性症状和示病性剖检变化

1、ASF的特征性症状
 
1.1 先兆性现象
第1种先兆:突然死亡。
 
第2种先兆:个别猪倒地、打滚、强行直行、以头抵墙等;腹部胃肠道剧烈疼痛的反映;血色腹泻。
 
第3种先兆:部分猪呕吐。
 
1.2 体温升高现象
第1种情况:体温升高,部分猪在39.5~41.0°C间;有的猪在41°C左右。
 
第2种情况:误诊情况下,注射抗生素+退热性药物、注射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如板兰根)后体温会下降到39.5°C左右或以下,且感染猪群表现为食欲正常,但2~3天后病势将急转而下,出现体温再度升高到39.5°C以上、少食或不食等,最终死亡。
 
1.3 皮肤瘀血或出血现象
第1种情况:突然死亡猪皮肤无明显异常变化。
 
第2种情况:病程稍长时病死猪皮肤呈紫红色,以头、颈、背、腹部等处明显。
 
第3种情况:毛囊出血,皮下紫癜。但此种情况应与猪瘟、注射药物(尤其头孢类)后的肝功能异常等病理过程相区别。
 
1.4 天然孔出血现象
第1种情况:生前站立或卧地体位时,鼻腔、口腔流出有血色或带有泡沬性物质。
 
第2种情况:死后不久,因躺地体位,鼻腔、口腔流出有血色或带有泡沬性物质。
 
第3种情况:生前或死后肛门外粘有血液的粪便。
 
第4种情况:尚未观察到其它天然孔出血的情况。
 
1.5 母猪群呕吐或难产现象
出现呕吐症状的情况:母猪尤其产房母猪呕吐,多数情况下呕吐物恶臭。
 
出现难产症状的情况:母猪生产过程中表现无力、产程过长、仔猪不能产出。
 
2、示病性大体病变(按大体剖检基本顺序)
 
病变1--毛囊出血:切开皮肤后可见毛基部出血。
 
病变2--骨骼肌出血:点、斑状沿肌纤维走向的弥漫性出血。
 
病变3--淋巴结出血:全身淋巴结严重出血呈红或黑紫色如血凝块状,切面多汁出血呈黑紫色大理石状。
 
病变4--胃及肠道浆膜出血:点、斑状弥漫性出血。
 
病变5--胃及小肠黏膜出血:胃黏膜脱落弥漫性出血,严重者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腔内有墨蓝色、红色或淡红色内容物。
 
病变6--脾脏肿大:肿大(体积超过正常的2~3倍)、质软、黑紫色、质脆易碎。
 
病变7--肾脏肿大:肿大、红色或紫色、时有个别针尖大小出血点。
 
病变8--心脏出血:心房外观点斑状出血;心室肌外膜点斑状出血;心室肌内膜有红色或黑紫色成片的出血区。
 
病变9--其它组织器官的出血性倾向。
 

在临床中需要与非洲猪瘟进行鉴别诊断的猪病汇总


\
\
\
\ 
\

小结
 
ASF在流行特点上,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较特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
 
(1)最初多发生于养殖小区、场、舍的一侧或入口处。
 
(2)最初只是一个发病亚群,而后逐渐传到其它亚群。
 
(3)多与近期有外来车辆(如贩运生猪车、运输猪粪车)、人员有关。
 
(4)多与喂泔水、饲养人员接触外场生猪及其产品相关。
 
(5)养殖者能明显感觉到场、区域性的传染性。
 
(6)使用血粉作为饲料原料是否能导致猪群发病仍值得关注,浓缩料的使用应慎重。
 
(7)关于潜伏期。部分场在有先兆性症状及发生个别猪死亡后,并未在意或采取严格的措施,则10~30天内可能涉及全场,与期间感觉猪群较平稳,存在侥幸心理,而致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有关。
 
由此可见,养殖者对传染病三个环节的应用有待强化,病原体传播途径的认知理念与应用、日常操作中无菌观念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应避免“谈瘟色变”现象,科学地进行鉴别诊断,更有利于猪病的防治。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