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以候选疫苗评价毒株为基础构建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非洲猪瘟减毒毒株

日期:2025-09-22 16:13:56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对家猪、野猪和疣猪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出血性疾病,给全球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少安全且有效的疫苗,同时对于候选ASF疫苗安全性和有效评价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攻毒毒株。


202593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WOAH猪瘟参考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等研究人员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题为“An attenuated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with deletions of the CD2v and A137R genes offers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homologous challenge in pigs”研究论文。


研究以ASFV基因型II毒株 HuB/HH/2019为骨架,利用CRISPR技术对ASFV毒力基因CD2vA137R进行敲除,构建了基因缺失减毒毒株HuBΔCD2vΔA137R研究人员将该减毒毒株作为靶疫苗,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验证,建立了一套体内体外多层次的ASF候选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范式和方法。


研究人员将HuBΔCD2vΔA137R毒株105 TCID50剂量肌肉注射接种仔猪,对动物的症状、病毒血症和排毒带毒情况,以及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RNA转录组测序等可以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等指标进行27天监测。亲本毒株HuB/HH/2019102 HAD50剂量肌肉注射攻毒,攻毒后22内监测动物的症状、病毒血症和排毒带毒以及剖检组织中的病毒载量


结果显示,所有接种HuBΔCD2vΔA137R的仔猪在观察期内均未表现出明显的高热(>40.5℃)和严重的ASF症状,出现轻度病毒血症,并在接种24天后清除,同时,诱导产生了高水平ASFV抗体。免疫猪攻毒后均全部存活,且在22天监测期未出现任何发热或症状。与此相反,对照组仔猪攻毒后11天内表现出明显ASF症状并全部死亡。对接种动物细胞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RNA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缺失减毒毒株可以激发机体产生先天和被动免疫反应。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WOAH猪瘟参考实验室刘业兵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WOAH猪瘟参考实验室副研究员彭国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欣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WOAH猪瘟参考实验室研究员邹兴启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相关研究数据上传至中国国家微生物、基因组科学数据平台。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jvi.00262-25

1758528873475999.png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北路55号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5279Email:zgzysyw@126,com